設計某一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時,一般可以擬訂出幾種不同的方案,它們都能達到零件圖上規(guī)定的各項技術要求,但其生產成本卻不盡相同。對工藝過程方案進行技術經(jīng)濟分析,就是要選出既能符合技術標準要求,又具有較好技術經(jīng)濟效果的最佳工藝方案。
加工方案經(jīng)濟效益的評價指標
(1)成本指標,通常只需考慮與工藝方案有關的生產費用,即工藝成本。
(2)投資指標,為實現(xiàn)某一方案所需的一次性投資,包括固定資金與流動資金。
(3)投資回收期τ(年)

式中K
1 、K
2—兩種方案投資總額(元);
E1、E2—兩種方案的年工藝成本(元/年)。
(4) 表示工藝方案技術經(jīng)濟特性的其他指標如每一生產工人的年產量(件/(人·年))、每臺設備的年產量(件/(人·年))、每平方米生產面積的年產量(件/(m2·年))材料利用率、設備負荷率等。
加工方案經(jīng)濟效益的評定
(1)工藝成本計算,工藝成本一般約占中成本的70%~80%。一種零件(或一道工序)全年的工藝成本E(元/年)可用下式計算:
E=(VN+S) (4-2)
式中 V—可變費用(元/件);
N—零件年產量(件/年);
S—不變費用(元/年)。
可變費用包括材料費、機床工人工資、機床電費、普通機床與普通工裝的維護折舊費等。不變費用包括機床調整工人的工資以及專用機床與專用工裝的維護折舊費。
(2)工藝方案經(jīng)濟效益的評定
1)當兩種(或兩種以上)工藝方案投資相近或均采用現(xiàn)有設備及工裝時,工藝成本即可作為衡量各個方案經(jīng)濟效果的依據(jù)。
若年產量N為一定數(shù)時,可根據(jù)式(4-2)計算兩種方案的全年工藝成本,然后比較,選其小者。若年產量N為一變量時,可根據(jù)上述公式用圖解法進行比較,如圖4-6所示。由圖可知,當N<Kk時,應采用方案2;當N>Kk時,宜采用方案1。Kk(=S2-S1)/(V2-V1)稱為對比方案的臨界年產量。若兩條直線不相交(見圖4-6b),則不論年產量如何,方案1總是比較優(yōu)的。

圖4-6 兩種方案工藝成本比較
2) 若兩種方案的投資差額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單純比較工藝成本通常是難以評定其經(jīng)濟性的,因此還需要考慮投資差額的回收期;厥掌谠蕉,則表明式(4-1)中方案2的經(jīng)濟效果越好。一般回收期τ應滿足以下要求;回收期應小于所采用設備的使用年限;回收期應小于市場對該產品的需要年限;回收期應小于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回收期,例如新機床的標準回收期為4~6年,新夾具的標準回收期為2~3年。
3) 當兩工藝方案按工藝成本分析比較結果相差不大時,可選用表征工藝方案技術經(jīng)濟特性的其他指標作補充論證。這些指標還可用于不同工藝方案的概略評價,以及一些不太重要零件加工方案的經(jīng)濟性評定。